隨著互聯(lián)網的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光通信在生活中越來越常見。但是由于光纜布線可以提供比較高的帶寬和較低的成本,但是由于光纖本身的一些特性,它在使用中會出現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下光纖端面的污染與清潔。
光纖端面為什么容易被污染呢?大家應該聽過一個名詞叫PM10,它的意思就是空氣中直徑為10微米的懸浮顆粒物,單個顆粒物肉眼無法可見。而單模光纖的纖芯(傳輸信號)的直徑僅僅為9微米,是頭發(fā)直徑的八分之一,一個PM10顆粒就可以牢牢的堵住纖芯的端面,導致信號無法正常傳輸。所以光纖是很容易被污染的。
其他污染的情況還包括安裝人員手指上的油脂,說話時的唾液。施工中跳冒丟失而導致的陶瓷芯端面物理磨損甚至斷裂等,都可以引起光纖布線系統(tǒng)在信號傳輸中的故障。
所以當光纜布線系統(tǒng)出現異常的時候,首先要排查光纖端面的清潔狀況。
福祿克網絡flukenetworks提供全方位的光纖端面問題排查工具和清潔工具。
FI-7000 FiberInspector™ Pro光纖顯微攝像機可以直接觀察光纖端面污染情況,自動根據IEC 61300-3-35標準進行端面標準認證,并可以直接圖形顯示由于污染、糙面、裂紋和劃痕造成的問題區(qū)域的圖形指示。整個過程由設備全自動完成,排除人為的主觀因素,并可以把端面圖像保存,用作以后維護存檔來使用。整個過程僅僅1秒就可以完成。
福祿克光纖清潔工具包Fiber Optic Cleaning Kits則可以幫助維護人員來消除光纖端面的污損。包括光纖跳線端面和耦合器都可以完成清潔。所有光纖清潔產品和材料均不起毛,可實現最佳的濕式和干式清潔效果。
可清潔的接口包括SC,LC和MPO。
有多少個光纖網絡技術員就有多少種不同的清潔技術。有些技術只能應用一段時間。要讓光纖鏈路可靠和持續(xù)地實現良好性能,必須定期對每個連接進行檢查并清潔干凈。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壞習慣:
干式清潔:
傳統(tǒng)上,干洗已被證明對于消除光纖端面和連接器受到污染只是部分有效。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要么是干洗材料不夠好,無法清除各類污垢或油膩的污染物,或者要么給光纖套圈引入靜電,吸引灰塵。然而,隨著技術進步和更好的干洗材料,我們創(chuàng)建了新一類的光纖清潔工具,以提供一個具有成本效益和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清除光纖網絡超過 50% 的污染物。因此,避免使用簡單的棉簽或擦拭紙執(zhí)行任何光纖連接器的干洗非常重要。相反,使用 Fluke Networks 的 Quick Clean 清潔器,以消除光纖設備中大部分的灰塵和有害顆粒物。
濕式清潔:
只可用浸濕的棉布來清潔,否則過多的清潔劑會使液體殘留在端面,從而也會造成問題。過多的清潔劑干后會留下一層已溶解污染物,不易被清除。另外,殘留的異丙醇 (IPA) 干后會留下“暈環(huán)”,不僅會降低清潔性能,而且還非常難以清除。清潔后不應有清潔劑殘留。
罐裝空氣和除塵器:
罐裝空氣和除塵器清潔效果不佳,不應用于清潔端面。除塵器唯一能做的是將較大微粒吹得到處都是。對于跳線這可能有效,但在端口內卻會導致微粒被吹到其它地方。除塵器用于清潔含靜電的小微粒效果不佳,且對于油質污染物(如緩沖凝膠或皮膚油漬)完全無用。最后,除塵器通常會噴出氣體,形成新的污染物。目前需要有效的清潔方法才能清除。
新想法,保清潔:
不要想當然認為出廠時端接好的跳線或尾纖的端面因為是全新的且有防塵蓋就一定是清潔的。雖然防塵蓋在防止端面受到損壞方面作用很大,但防塵蓋本身也是污染源。用于制造防塵蓋的塑料會因所含增塑劑老化變質而產生放氣殘余物,且防塵蓋表面可能會包含高速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脫模物質。卸下保護蓋時發(fā)現端面有污染不足為奇。要實現可重復和可靠的端面清潔,請最好使用 Fluke Networks 提供的工具并遵循推薦的濕式和干式方法進行清潔。